国家对仪器仪表与测量科技创新的支持应以事后奖励为主,这样便于研发投入主体转向受益者而非把纳税人的钱投给企业。为避免门类繁多的研发单位各自为战,出现急功近利的低水平重复、恶性竞争,可考虑组建独立于高校、院所的国家协同创新中心、产业联盟,真正起到行业、集中力量、合理配置资源以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 在发达国家,测量与仪器仪表行业等高技术行业已形成了上下游衔接、企业分工合作的格局。我国在该领域也可搞一些规模适当、效率高的国家攻关工程。该行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离不开大学、研发院所的智力与人才支撑。大学、研发机构要强强联合,分工协作。目前我国高校发挥着研发主力军的作用,但高校“姓教",其人员编制、固定经费仍来自教育任务。当下我国需要发展出一批技术有特色、有创新能力的中小型精仪企业。调整政策和机制,在教学受益前提下使高校研发的成果乃至于智力资源迅速转变为生产力,高校毕业生尤其是博士去中小企业就业任职,十分必要。 发展、提升众多有实力的中小企业不仅是仪器仪表行业,也是我国工业化绕不开的路径。以仪器仪表行业为例,高技术、高附加值、高风险为特点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不可能靠“土法上马、因陋就简"路子培育,要围绕高科技产品特点考虑相应的配套政策,如吸引人才创业,健全真正的风险投资意识及渠道等。 |